在苹果公布的2022年度供应商名单,总共有186家企业,其中94家都是来自中国。
为了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苹果近几年一直在努力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甚至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尤其今年一季度,苹果在其他区域市场业绩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印度市场表现难得的亮眼,更是坚定了库克对于印度的信心,甚至产生一种错觉:印度就是下一个中国。
(资料图片)
但希望很快就变成了麻烦,就在前不久的苹果财报电话会议上,“印度”被库克和一众苹果高层整整提了20次。
原来,正当苹果对印度寄予厚望之时,却被自己的“铁杆小弟”摆了一道:
深耕印度市场15年之久,iPhone的主力代工厂之一纬创宣布,将从印度全面撤退,预计1年内解散所有业务。
为什么备受苹果看重的印度市场,却连纬创这样的“自己人”都干不下去了呢?
印度的活,干不下去了
实际上,之所以纬创退出印度,并不是“拍脑袋”随便做出的决定,在印度的这些年,纬创过得并不太平。
当初纬创进军印度,本以为靠着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能省下大幅成本,帮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结果等到了印度才发现,这里经商环境太恶劣了,利润也太低。
印度建厂后的六七年时间里,印度工厂只占纬创总营收的3%-4%,而且还一直亏损,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经营。
有人应该还记得,2020年纬创印度工厂曾因劳资纠纷发生印度工人的暴力打砸事件: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该工厂内2000多名值班工人投掷石块,砸毁了厂内生产线设备和办公室窗户,甚至还掀翻并焚毁了厂内的汽车,袭击厂内高管。
尽管当时纬创并未公布具体损失金额,但有消息称,这次事件丢失了数千台iPhone,包括生产线设备损失在内,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
一时间,纬创在印度当地成了人人喊打的“血汗工厂”,苹果随后也发公告暂停了与纬创的合作,还将其列为了观察对象。
而这次纬创将以折合40.5亿元的价格出售印度工厂,由印度塔塔集团接盘,给出的理由正是:
印度的经营环境已经不适合公司的正常经营。
其中的潜台词,相信大家都明白:印度这点活,老子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跨国公司纷纷在印度折戟
其实不光是纬创,所有去印度投资的跨国公司,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按在地上各种摩擦。
时间远一点的,有美国的微软、IBM、亚马逊,韩国的三星,英国的沃达丰等等,近一点的有我国的小米、VIVO、上海电气等等。
对印度而言,全世界公司只有两种,一种是印度本土企业,另一种就是外国公司,只要你来到印度,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2022年1月,印度税务情报局以逃税、做假账为由,对小米作出处罚,判处其补缴65.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58亿元)税款。
尽管明知道是被印度“敲竹杠”,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小米只好乖乖认罚。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等到5月份,印度执法局又冻结了小米集团555.1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亿元)资产。
为了把这些钱拿回来,小米一再声明自己在印度的经营合法合规,提起上诉。
但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驳回了小米的上诉请求,还将冻结直接转为了“没收”。
要知道,自打小米进入印度市场后,利润最高的一年也仅有3.5亿元。
这一下就相当于给印度打了十年白工,纯纯做了慈善。
也正是因为过往劣迹斑斑,印度有了一个“跨国公司坟场”的称号,只要跨国公司敢来,阿三哥就能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印度”。
富士康,慌不慌?
“我在大陆建厂,是给他们赏饭吃的!”
2019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接受采访时曾口出狂言,断定大陆根本离不开富士康。
等到今年,更是频频传出富士康将把3000亿美元的产能迁移到印度,已经至少累计投资了20亿美元在印度建设工厂。
跟随苹果的脚步,富士康确实对印度下足了本钱。
但同为苹果代工厂的纬创官宣退出印度,血与泪的教训就摆在眼前,不知道现在富士康慌不慌?
事实上,与苹果、富士康一样,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在进入印度以前,都觉得自己“特殊”:
在哪里做买卖不是做?你印度又有什么了不起?有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新兴市场,还愁赚不到钱吗?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印度会给每个雄心勃勃来这里投资的跨国公司上一课,什么才叫“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除了糟糕的营商环境之外,印度的基建物流、劳动力素质、法律法规,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就拿基建来说,前阵子印度3列火车相撞事故闹得沸沸扬扬,共导致288人遇难,上千人受伤。
以印度火车的龟速,如果不是基建水平、铁路调度能力差到一定地步,后果不可能会如此严重。
因此,苹果和富士康打算把工厂搬到印度,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根本行不通,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总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
现在纬创宣布全面撤离,富士康却仍在印度投入重金,打算“一条路走到黑”。
可以预见的是,富士康未来的遭遇与小米、纬创这样的跨国企业不会有什么不同。
因为对印度而言,这些都属于“外国公司”,最后的结局只有被“割韭菜”,区别不过是或早或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