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填报12万样本0落榜,平均过线4.2分不浪费
(相关资料图)
网易高考智愿2.0,更精准的志愿推荐系统,用好高考每一分!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
要论全网公认的天坑专业,非这些专业莫属
这些专业为什么坑?
来看看网友怎么说:
01@世界毁灭吧
“我985/211天坑专业毕业生,工资好像比不上隔壁双非本科计算机毕业生。”
02@你也不是很牛嘛
“我是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合成工程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定时定量在实验室加料。这个工作十分枯燥,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没有什么区别。”
03 @大大大傻瓜
“做生化环材工作,难免会接触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这些行业工资却不高。在同等学力的毕业生中,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平均专业是生化环材的3倍多。”
04 @我解释一下哈
“我不想做流水线上的技术操作类工作,想去做研发类工作或在高校教书。但僧多粥少,为了获得这些工作,就不得不“刷学历”,硕士毕业还不够,还要继续读博士。”
一个专业被称为坑
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它出路不好
01 像是土木、建筑,在08年大基建潮流掀起后,先是成为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热门,又在几年时间里沦落到被称为天坑专业,背后就是我国城市化与基建的周期。
十多年前新项目到处都是,所有城市都四处修桥、修路、盖楼,对土建类人才需求巨大,这些专业也因此红极一时;而随着城市化速度回归正常,当年一窝蜂挤进热门专业的人也就只能被迫接盘了。
02 生物类专业也是一样,九十年代时生命科学是数一数二的热门专业,无数省状元趋之若鹜,施一公通过数学竞赛保送进清华生物系的故事至今还在高中生里广泛流传。
生物本科毕业后赴美读博,然后留美工作或回国任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片坦途。但随着国内学术界逐渐饱和,生命科学早已不再是二十一世纪学科,反而成了四大天坑之首。
03 但上面这段话是不能反着说的:行业不景气并不意味着专业就一定是坑。
像数学、物理这种专业,别说是行业不景气了,它压根就没有对应的行业可言。而如果把科研作为这两个专业对应的行业,那么其高得吓人的行业门槛和惨烈的淘汰制,使得任意其它行业,甚至前文提到的不景气的建筑行业的前景,都比科研好上无数倍。
04 但并没有人会把数学物理这两个专业当成天坑。不仅如此,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实际上还在各行各业相当受欢迎。
从数学系、物理系毕业的本科生出路相当广泛,土木赚钱就去做土木,互联网火热便去读计算机,半导体受到政策倾斜就去做半导体,金融前途光明就转去做金融……虽然专业本身“对口”的出路很差,但极高的转行自由度使得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永远不会陷进坑里,难以脱身。
05 换句话讲,只有与不景气的行业深度绑定的专业才会成为“天坑”。
每个“坑”专业背后大抵都是类似的逻辑。专业的不景气实际上是行业整体的萧条。当业内对人才的需求量小于专业的毕业生数目,“坑”也就形成了。
总结 如何避坑?
01 在对应行业前景灰暗的基础之上,所谓“天坑专业”,主要分为如下两类
其一是专业本身的知识体系与关注点和其它专业基本没有重合,使得转行极其困难的专业。这一类的典型例子是生化类专业,无论在本专业内学到多少东西,都需要依靠特定的工具才能施展,进而解决领域内的特定问题,一旦离开本身领域,一切知识、经验或技巧都全无用处。
避开这一类“天坑”并不困难,只要远离生化类专业,管理类专业,财会类专业这些知识体系相当特殊,泛用性相对差的专业,就不会有太多问题。实际上对这类专业而言,若非学生抱有对其本身的兴趣——比如真的希望以化学或医药研究为日后工作——不然并不推荐报考。
02 其二是专业本身过于关注就业,减轻基础知识所占比重,使得学生学到的泛用能力很少的专业。
这时候成为“天坑”的不是专业本身,而是特定学校的专业培养模式硬生生把一个专业变成了“天坑”。想避开这一类天坑则相当麻烦。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很可能只有名字相同,而内里则完全不一样。
像土木、机械、金融这几个专业,如果放在清华里,其实都相当重视对基础能力的培养,一旦发现风向不对或自己对专业并无兴趣,投入几个月到一年时间就可以转行;但从网络上的风评出发,其它学校并没有这么重视数理基础,而是用一堆美其名曰“专业课”,实则没什么用的东西填满了学生的时间。
这种时候,就只有研究目标院校、专业的培养方案后再做定夺了。那从哪里获取一手院校信息呢?网易高考智愿帮您打赢高考信息战!
https://daxue.163.com
更精准、更便捷、更贴心,给考生和家长提供一对一式的志愿填报建议。
六大新增功能,助力中国考生学业规划——
1 、更科学的智能推荐:基于往年大数据科学测算,择优遴选,志愿表合理排序,用好高考每一分
2 、1对1订制升学规划:大学+专业+城市3大填报路径,根据考生需求,灵活制定个性化报考方案
3 、合理定位专业方向:行业意向、兴趣爱好两大维度助考生认知自我,依据选择结果推荐 最适合专业
4 、录取概率测算分析:以近三年数据为基础,创新算法模型,提升预测准确性和合理性,规避扎堆填报风险
5 、大学专业多维对比:基于填报需求的院校专业详情展示,提供全方位资料对比,找大学选专业不再盲目
6 、便捷获取招录数据:历年数据横向对比,招生录取形势波动一目了然
来源:报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