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阳春三月,新茶吐绿。一场春雨过后,分布在习水县同民、仙源、双龙等地的10万余株可开发利用的古茶树纷纷吐露出嫩芽,浓浓的茶香弥漫山谷。茶农们又开始忙活一年的茶事,但与我们常见的采茶不同,在这里,不少村民需要走进大山、架上梯子,攀上十多米高的大树,才能采撷下大自然一年一度的馈赠。
3月15日,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的同民镇蔺江村茶山组热闹非凡,习水县产投集团叶滋味公司古茶树春茶开采在这里正式启动。
近年来,同民镇蔺江村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良好的生态作为发展的基本依托和最大优势,依托村里一万余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古茶树产业,每年为群众带来创收45万元。
陆羽《茶经》说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一路走来,同民镇的古茶树大多生长于岩石峭壁之上,是为茶中上品。蔺江村的古茶树历经岁月沧桑,不仅珍稀,更是当地茶饮文化的历史体现。”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现场体验采茶后对笔者说,一片树叶致富一方人民,在发展中做好开发与保护,叶滋味公司做好了带头作用,做出了企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罗洪远是同民镇蔺江村二组村民,自叶滋味公司包保蔺江村以来,他已经连续四年为公司采摘春茶。依托娴熟的采茶技艺和勤劳的双手,去年就实现收入24000多元,同时,他还被评为古茶树“采摘能手”。
“收益好,比种地强。满山都是茶树,现在公司给的福利好,只要肯干就有收入。”罗洪远乐呵呵地向笔者介绍起自己的采茶经历。今年为了多采摘茶叶,罗洪远还把在外务工的儿子喊回来帮忙,地道的茶农不懂产业也不懂发展,但他知道,保护好古茶树,村民们就能多一笔经济收入,让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以茶兴业,以茶富农。在习水县像罗洪远一样靠山吃山的茶农还有很多,作为贵州省古茶树数量最多的一个县,其境内拥有古茶树资源50多万株,其中200年以上树龄的1.5万余株,被列为古、大、珍、稀挂牌管理的1584株。可开发利用的古茶树资源10万余株,每年可产茶青20余万斤,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带动30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罗金 罗霜)